对发现重大环境问题的企业提高日常监管频次,对轻微违法企业依法㊣实施不予处罚,给予适度容错空间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□□□、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的决策部署,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行为,优化创新执法方式,提升执✅法质效,打造法✅治化营商环境,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,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提出如下㊣意见。
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法治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□□、三中全会精神,坚持守正创新,不断推进精准治污□□□、科学治污□□、依法治污,积极探索执法与服务相统一□□、守底线和促发展相结合,推行“普法宣传—教育引导—告诫说理—行政处罚—监督整改”渐进式执法模式,强化“事前积极预防□□、事中审慎考量□□□□、事后引㊣导整改”全过程执法服务,严防执法“一刀切”,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法治支撑。
将预防违法行为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任务,引导企业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,注重自查自纠□□□□、主动整改。探索利用智能化平台,及时提示企业违法风险,对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□□、自动监测数据超标□□□、排放量超许可等潜在风险,实施点对点提前预警。对个案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□□、典型性问题,及时对同行业企业进行风险提醒,指导企业从源头加强预防,消除违法隐患。
将普法作为监管执法的重要前提,探索创新普法方式,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定向□□、精准普法,引导企业知法□□、守法。鼓励企业自✅主开展“体检”,探索“预约式”执法服务,推动培育企业合规文化,助推绿色转型升级。对管理水平高□□□□、守法意愿强的企业,推动列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,落实现场免检□□、管控豁免□□□□、绿色金融等正向激励举✅措。鼓励企业获取学法积分,探索学法减罚的引领作用。
持续加强数智化平台建设,积极运用大数据□□□□、大模型AI□□□、物联感知等技术手段,精准筛选问题✅线索,实现从“人海战术”向“智慧执法”转变,由“人防为主”向“技防优先”转变。大力㊣推行非现㊣场□□□□、无感式执法,精准发现□□□、锁定问题,精准确定对象□□□□、范围,避免简✅单粗放治理,减少无差别□□□□、拉网式㊣排查。严禁平时不作为□□□、慢作为,急时“一刀切”执法,防止不分青红皂白一律㊣顶格处罚,以及不加区分的“一罚了之”“一关了之”。
加强现场检查的㊣协调统筹,对照权责清单,科学制定检查计划,实现一次✅进门“一查清”,推动全流程□□□、全要素□□、全环节检查,减少多头检查□□□□、重复检查。依法实施行政检查,严格履行执法程序,全面规范执法流程。充分利用执法记录仪,实现执法行为全过程留痕加气混凝土砌块□□□、可回溯㊣管理。落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行为规范,推进严格□□□、规范□□、公正□□□□、文明□□、廉洁执法,严禁✅随意执法□□□、粗暴执法□□、选择执法□□、趋利执法。
以改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,科学配置执法资源。抓住主要矛盾问题,聚焦重点㊣区域流域,对弄虚作假□□□、偷排偷放□□□、无证排污□□、超标超总量排放□□□□、不正常运行✅治污设施□□、未落实重污染天气管控停限产措施等方面的严重违法问题依法严惩。对发现重大环境问题的企业提高日常监管频次,对轻微违法企业依法实施不予处罚,给予适度容错空间。
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体系,严格规范行使裁量权,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,推动实现类案同罚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。科学细化㊣量化不予□□、可以不予□□、减轻□□□□、从轻□□、从重处罚等事✅项清单,定期梳理发布典㊣型案例,加强指导适用。统筹考虑法律制度与客观实际,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切身感受,确保过罚相当□□、法理相融。
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□□、服务与管理相结合,综合运用说服教育□□、劝导示范□□□□、指导约㊣谈等㊣方式,探索创新道歉✅承诺□□□□、志愿服务□□□、学法积分等制度,积极引导企业守法。推行柔性执㊣法,审慎采取查封□□□□、扣押和限制生产□□□□、停产整治措施。推行全过程说理式执法,提高执法说服力和公信力混凝土砌块规范标准。对当事人确有困难的,依法批准延期□□□、分期缴纳罚㊣款。
实施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,不得以罚代管。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,应当履行对当事人的教育义务,指导及时纠✅正违法行为,确保免罚不免责。建立完善罚后整改核查□□□、督导服务等制度机制,跟踪企✅业整改进展□□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□□□□、指导企㊣业合规经营。
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稽查,落实层级监督和内部纠错,及时纠正执法不严格□□□、不规范□□、不透明□□、不文明以及不作为□□□□、乱作为等问题。力戒□□□□、官僚主义,注重为基层减负。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,不断规范执法行为□□□□、提高执法水平□□□□、提升队伍素质,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。